近日,由商业生态工作室策展的“伞上的乡村:再生·城乡·在乎”展览开幕。在此次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里被大家丢弃的各式各样的塑料所堆成的“塑料山”;也会看到由回收的塑料瓶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再生过程再次成为一把雨伞的伞面。
昆山塑料袋厂
同时,展览通过瑞典艺术家的创作再次展现了中国四个不同地方的乡村之美。福建九龙村、云南周城村、上海崇明岛胜利村、云南阿者科村,这四个村庄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不同色彩的雨伞上。
一年的时间里,商业生态工作室创作了四把伞。为什么要做四把???过去10年里,他们一直关注塑料再生、循环经济创新、城乡共生这些话题,去到不同的地方做深入的采访,希望推动思考、对话、改变与创新,用文字、照片、插图、展览、视频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些议题。这一次,决定选择用另外一种媒介,一种人们生活里的日常之物来传达思考,同时赋予日常生活美的体验。
昆山PE袋厂
“在乎伞”由商业生态工作室与可口可乐中国共创,旨在探索如何赋予PET饮料瓶新的生命,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回收和可持续包装,推动公众意识和行为改变。这不仅仅是关于四个中国村庄的四把雨伞,“伞上的乡村”展览,希望通过雨伞这样一个载体唤起大家对“再生·城乡·在乎”这些议题的关注。
在乎伞的伞面选取了回收PET饮料瓶再生制成的面料。相较于全新的涤纶纤维,rPET面料既可以减少石油原材料的开采,还可以降低70%的能耗、86%的耗水量和75%的碳足迹。每把在乎伞的伞面相当于重新利用了约6 个回收PET 饮料瓶。
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这些村庄里,有哪些植物在风中摇摆?村庄里的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住着什么样的房子?不同的地理面貌,多元的文化,饱含着当地传统与智慧。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
设计师行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道,从上海崇明岛上的胜利村,到福建的九龙村,再到云南的周城村和阿者科村,设计师最终把这些关于村庄的记忆在伞面上重现,构建出一处关于乡村的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融合了做杂志封面选题以及产品设计的项目亲身体验‘什么是好的设计与产品’,让大家更加珍惜生活与日常的物品。